当前位置:文本屋>党团>党团相关>党委党建工作>

乡镇党委书记先进事迹(精选5篇)

文本屋 人气:1.21W

乡镇党委书记先进事迹 篇1

商州镇是宜宾县最边远贫困的山区镇,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思想观念陈旧落后,镇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由于历史原因,镇内两大特困企业潜在极大的不稳定因素,政府负债沉重,仅历欠职工差旅费就达28万余元,社会欠款上百万元,道路交通安全压力相当大,这些给全镇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的极大的影响。刘昌会在20xx年11月临危受命,担任镇党委书记以来,面对全镇存在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没有被困难和问题吓倒,针对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带领党委一班人知难而进,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使全镇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出现了新的局面,无愧于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乡镇党委书记先进事迹(精选5篇)

心系百姓,同基层群众的“心贴心”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重要的行动准则,刘书记就是这样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知民、爱民、为民,做群众的贴心人、主心骨。一次,刘昌会同志到厂坝村去检查工作,无意间听说厂坝村村小学四年级学生吴芳因患有脑溢血,因家境贫困,无钱医治,陷入绝境。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刘昌会同志马上嘱咐在场的村干部要多关心吴芳家的生活。一回到镇里,又叫镇先教办发出向吴芳捐款的倡议书。经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吴芳到宜宾市二医院通过治疗病情已经稳定,正逐步康复,生活又有着落的吴芳一家人连声说的只有一句话“我遇到好干部了”。在与刘书记一起到村社的时候,一些群众亲切地喊着:“刘书记”,而刘书记也能熟悉地喊出这些人的名字。在镇机关大楼,找他的人特别多,群众信任他,乐于找他办事,愿意找他倾诉,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已经代表了基层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刘书记平易近人,不摆架子,愿为我们百姓办事,每次到村里来,总是关心地问我们生活过得好不好,有什么困难,我们有什么事情向他求助,他总是尽量帮我们办好,这样的好官不多啊!”农村群众都说。

善以待人,是镇村干部的“知心人”

“支持干的,批评看的,处理捣乱的”,近5年来,刘书记建设了一支过硬的班子,带出为人民办实事的队伍。在商州镇,刘昌会书记和气、好相处是人人皆知的。他那和蔼的面容,春风化雨般的工作方式赢得了镇村干部的一致好评和折服。作为一名书记,找人谈话,做干部思想工作是常事。但他从不使用说教的方式,他的谈话,就像知心朋友拉家常,叙友谊,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前年,镇政府新分配一名工作人员,由于工作尚未熟悉等原因,刘书记多次找他谈心,询问他的意愿,让他具体负责了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教育方式得当,该同志非但未对刘昌会产生抵触情绪,反而相当感激,其工作态度逐步端正,赢得了同志们的信任和领导的表扬。对于新上任的村干部,工作不熟悉,他常常是手把手地去帮助指导。

在做好干部思想工作的同时,刘书记非常关心和爱护干部,总是想方设法帮他们排忧解难。平时,镇村干部中谁家有困难,他总是第一个知道,又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忙去解决。久而久之,镇村干部中谁有了困难,心中有苦闷,总是找他帮忙、倾诉,他成了干部中的“刘大哥”。

狠抓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

针对存在的问题的面临的困难,建立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管理且重在落实,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效果。首先从政府机关内部管理抓起,建立了《镇机关工作人员的考核办法》、《工作责任追究制度》、《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机关财务管理制度》、《政府小车管理制度》、《三薄制度》等。切实转变了机关工作作风,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服务群众,方便群众。严格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努力增收节支,近几年来仅业务招待费一项一年就下降了6万元左右。通过努力,20xx年政府就将历欠职工差旅费全部付清,并偿还债务80余万元。

踏实干事,牢记党的宗旨

刘昌会同志深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行政决策一旦失误,损失可是老百姓利益,乃至一个地方的发展方向,来不得半点马虎。接任镇党委书记的头几个月,刘昌会同志深入到农村田间地头了解情况,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听取大家意见,并结合商州镇的实际,拓宽工作视野,提出了商州镇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为商州镇的下步发展开好了头,布好了局,从此商州镇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轨道。

为提高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刘昌会同志从一个决策者的高度敏锐感出发,时刻把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真理,不断促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三年多来,县上的农业专家技术人员纷纷被请到商州镇现场上课辅导。刘昌会同志亲自带领村干部、种养能手多次到外地考察取经,为商州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发展是硬道理,而发展需要改善商州镇的基础设施,这需要相当数量的资金。由于历史原因,商州镇经济基础薄弱,欠帐较多,基础设施落后已成为制约商州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为了争取上级部门、领导的支持,刘昌会同志凭着对事业的一腔热情,奔波于各部门、领导之间,如实反映商州镇的困难,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这部门不行那部门。金诚所至,金石为开,各项实事项目资金相继到位,干群心里高兴了。如今,进商州的公路畅通无阻了,干部工资和差旅费能领到了,政府机关气顺了,劲足了,党群干群关系密切了,镇党委、政府威信树立起来了,商州镇的各项工作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发展农村经济中,主要抓好农村种植业、加工业、养殖业和劳务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经济。他始终带头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工作标准,经常深入农村工作第一线,走村窜户与群众面对面做工作,一年中下村社时间达到100天以上。认真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使基层党组织起到了战斗保垒作用,党员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头搞好农村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仅农民竹片(草纸)一项人均年增加纯收入80余元。农民富了,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小楼房随处可见。

廉洁奉公、忠于职守

刘书记深知“公生明,廉生威”,对待工作他认真履行“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的三个承诺,多年来清正廉洁、以身作则,不仅深深地影响着全镇干部职工,也使那些为寻求给自己亲朋好友给予庇护去走后门者为之止步。其他乡镇的“一把手”都没有亲自到一线去搞计划生育工作,但刘书记以身作则,亲自带领机关干部深入基层,狠抓计生工作,使商州镇的计生工作上了一个台阶。

刘书记在对于容易引发上访的敏感问题上,他更是严加要求,做到了先上会通过再批。现在“团结、务实、创新、勤政、高效”的工作作风已成为全镇工作人员一致的追求。这些强有力的措施也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刘书记就是这样,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把群众的利益实践好、维护好、发展好,做“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是他工作的目标。几年来他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投身到本职工作之中,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乡镇党委书记先进事迹 篇2

20xx年2月19日,在遂宁市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表彰大会上,时任市委书记的邓新民在讲话中说:在今天表彰的乡镇党委书记中,有这样一位同志,过去在偏远的涪西镇没有修高楼大厦,为群众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老百姓非常拥戴他;到县城所在地太和镇任党委书记后,尽管困难大,矛盾多,但他仍干得十分出色!

话音刚落,与会者的目光投向了坐在前排一位披戴大红花的中年汉子身上——他,就是市党代表、市人大代表、射洪县太和镇党委书记税清亮。

20xx年4月,将涪西搞得红红火火、声名鹊起的镇党委书记税清亮,调到射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川中重镇太和镇任党委书记。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使命,近三年来,税清亮团结党政一班人,带领全镇人民克难攻坚,开拓创新,每年努力完成10件为民务实工程,全镇经济社会实现了新的跨越。20xx年被省委评为“全省非典型性肺炎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20xx年被市委表彰为“五个好乡镇党委”,20xx年被国家民政部乡镇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仅20xx年,太和镇就代表市县成功接受国家和省的10多次工作检查。税清亮连续20xx年被评为全县“优秀公务员”、“优秀领导干部”,20xx年被评为遂宁“十大杰出青年”,20xx、20xx年连续两次被市委评为“优秀党委书记”。

“此生要为百姓谋,处处为民不懈怠”。20xx年前,当税清亮当选涪西镇镇长时,他立下了铮铮誓言。在这20xx年中,他用一颗对党和人民赤诚的丹心,以实际行动为鲜红的党旗争光添彩。

“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班子,离不开一支真抓实干的干部队伍”。

翻开税清亮近几年的述职报告,他体会最深的就是这句话。作为党委书记,税清亮始终把班子队伍建设放在工作首位,在今年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效能革命中,他明确提出了领导干部“十带头”、一般干部“八个一”要求。始终坚持任人唯贤,严要求、高标准培养使用干部,善于发现干部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太和镇这几年退居二线的正副局职干部有10多人,过去由于福利待遇低,又安排他们协助中层干部工作,这些老同志颇有情绪。如何利用他们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发挥更大的作用呢?税清亮在分别找这些干部谈心后,安排他们协助分管领导工作,同时适当提高待遇。老同志的工作热情被激发出来了,象牛云跃、何其昌、罗中汉、杨永建等同志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独挡一面,挑起了大梁。

税清亮不仅处处以情动人,而且善于用人,以干成之事评判干事之人。他常说,当书记要善抓大事,会用干部,用对了人,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在太和镇集体企业改制攻坚克难的时刻,他用懂企业管理、熟悉政策、责任心强的副镇长陈元惠担纲改制,结果一个个难啃的硬骨头很快被啃下来了。

现在担任镇党政办主任的母华斌,是被太和镇干部们公认的一位“平时加班最多、工作最辛苦、进步最快”的一名年轻干部。可在两年前,他却是一位测评率低、干部群众不太认可的“问题”干部。当时他担任紫云办事处党委副书记,镇上调他到党政办作副主任他不干。对此,有人向税清亮建议给他纪律处分,但税清亮想,不能动则就给干部处分,查清原因再说。通过税清亮的一番思想工作,后来他来上任了,但又和同事关系不协调,情绪低落。看到这种情况,税清亮把他们双方找来摆谈,沟通感情。经过一年多的磨炼,母华斌的办公室工作搞得十分出色,不仅掌握了电脑等多门办公业务,而且信息报送工作在市县处于前列,今年被提拔为镇党政办主任。每当提起这些事,母华斌总是感慨地说,要不是税书记关心帮助我,说不定我早自暴自弃了。

在以情动人的同时,税清亮还坚持以理性的制度育人、管人。他先后主持制定和完善了重大问题党委集体讨论、财务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20xx年,在全市率先推行聘请审计事务所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率先开展每年评选“爱民书记”、“爱民干部”活动,并一次性奖励300元。从20xx年起,建立了镇人大代表对人大选任干部进行《述职评议制度》,开全省先河,《四川日报》、《人民权力报》、《遂宁日报》等10多家媒体网站进行了报道。这些举措不仅激发了一般干部的工作热情,而且在全镇干部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争一流”的良好氛围。

要带好一帮人,更要自己处处率先垂范。“当领导干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要不做。要言必行,行必果。”他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妻子在地处偏远的官升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今年上半年镇农业服务中心缺编缺人,好心人建议他将妻子调到自己身边,他却没有这样做。税清亮在工作上不仅善抓大事,而且敢抓难事。企业改制困难大、矛盾多,一般人不愿去,他主动去;征用土地、房屋撤迁有的人畏而远之,他主动去做群众工作。

正是由于税清亮近年来锤炼了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才有了太和镇今天的新跨越。难怪今年一位市领导到太和镇检查工作时深有感触地说,税清亮硬是把这一班子人带活了,这里的干部从精神面貌到工作状态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太和镇的镇情决定了工作的特殊性和艰巨性,要实现新跨越就必须有创意和创新”

12月14日上午,市委书记、市人大会主任袁本朴、市委、市委秘书长、市总工会主席余海元,市人大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杨胜芳在县委书记何大海的陪同下,冒着严寒,到太和镇王爷庙村调研。村里,一排排青瓦白墙的农房错落有致,处处散发出新农村的气息: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沼气,出门三步是干净的水泥路;大部分家庭都进行了装修,贴上了崭新的地砖和墙砖,许多农户还用上了冰箱、彩电、全自动洗衣机和电话,生活在这里的农民们过着与城里人一样的舒坦日子。看着这一道道绵渝路上的风景线,袁本朴露出满意的笑容。他对太和镇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

王爷庙村正是太和镇近年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缩影。

刚到太和镇不久,税清亮就在思考:县城20余万人最需要什么?城郊农民应当做什么?作为全省丘区示范县的中心重镇太和镇应当示范什么?经过连续几周的调查研究,他撰写了《围绕城市舞龙头,打造特色奔小康》、《发展民营企业的深入思考》、《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和思考》等几篇调查报告,太和镇跨越发展的思路在税清亮头脑中越来越明晰。

在农村经济发展上,税清亮提出了“淡出传统农业,利用城郊优势,以蔬菜、水果、花卉、养殖、休闲观光为五大支柱,全方位发展城郊特色区域经济”的思路。按“一村一品,一社一色”,税清亮高起点谋划农业结构调整。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目前,全镇已发展优质水果3500亩,无公害蔬菜4500亩,名优花卉苗木1000亩,优质水稻基地5000亩,优质粮油基地6000亩,经济作物面积已占农业种植面积75%以上。年养殖鸡、鸭、鹅等小家禽100万只,年出栏优质肉猪10万头,畜牧业总产值达9210万元,占农业总收入65%以上。以蔡家沟生态农业及“农家乐”为特色的城郊休闲观光业正迅猛发展。在服务城市的同时, 农民的收入得到大幅度增加,今年太和镇的农民纯收入达到了4300元。

“用现代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用发展工业的劲头抓农业,用发展工业的办法提升农业,”这是税清亮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新思路。近年来,他经常深入龙头企业现场办公,排忧解难。他的规划是,围绕农产品加工销售,着力把子昂米业、超强食品等企业培育为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把麦加牛肉、郑葛生猪、太和食品、星海实业4户培育为县级重点龙头企业。他还十分注重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新发展了以大自然公司为龙头的无公害蔬菜协会、以郑葛养殖场为龙头的优质肉猪养殖协会、以“九香园”为龙头的农家乐协会、以文氏孵抱场为龙头的泰和鸭业协会、以“麦加”为龙头的伊香优质肉牛养殖协会,全镇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6个,会员3960人,带动种养大户1650户,一般农户5000余户。

在新农村建设上,围绕实施“六通”战略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税清亮提出了“在山上建精品果园,在平坝建绿色菜园,在山脚建小康家园”的“三园建设”工作思路。按照“庭院型”、“街村型”、“城区型”三种模型,大力实施以“五改两建两配套”为主要内容的户办工程,加快建设新村。每年每村抓一社,每个社抓3—5户,全镇抓1000户。目前全镇累计投资800多万元,完成了磨咀村、凉帽山村、佛南村、太空村、蟠龙村58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50公里入户道路硬化。实施红层找水项目,打出清洁卫生水井1000口,新修建村级饮用供水站4座,50%的村开通了自来水,全镇75%的农户用上了清洁卫生水。按照猪(养殖)、果(菜)、沼(气)相配套,建池、建家相结合的模式,全镇累计发展沼气池1300口,带动农户增养生猪6000头,增养鸡3.7万只,增养牛、羊330头,增养兔2.9万只,新增优质果园1300亩,扩大无公害蔬菜基地2500亩。

太和镇是全市发展乡镇企业的第一大镇,国有集体企业多。在税清亮上任之初,大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并且长期积淀的问题和矛盾十分突出。

困难挡不了改革者前进的步伐!为了盘活企业资产,税清亮提出和实施了“腾笼换鸟”、“集退民进”战略。

20xx年8月,云锦丝绢厂进入改制程序,这时一名姓毛的职工扬言,要卖厂子就要去镇上扔“狗弹子”炸人。面对这种情形,税清亮亲自担任破产清算小组组长并进驻该企业。他找到毛某问明情况,原来以前送达了断身份通知未规范,厂里就把其妻除名。税清亮一面严厉批评了毛某的鲁莽行为,一面给他解决生活困难补助5000元,还给其妻解决了一个公益岗位就业。毛某感恩不尽,主动当起企业改制义务宣传员。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了断身份分配方案,对个案逐一解决,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改制任务。犍为建筑公司入主该厂后,上交税额每年增加了200到300万。

这样,一个个堡垒被攻破,税清亮用2年多的时间,对15个镇属集体企业进行了成功的改制,化解债务9千万元。改制后的民营企业轻装上阵,生机勃发。中日合资四川富士公司生产的电流互感器获省优,电动刮水器荣获国家星火计划奖,20xx年投资3500万元,新建成年产20万台电动自行车,畅销省内外;射洪电梯厂生产的客货电梯,获国家建设部优质产品称号;隆鑫机械、洪达家鑫、虹桥建安、建设集团等骨干民营企业投入资金均超过20xx万元。目前,全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全部进行了改制,形成了以民营企业为龙头,工、商、建、运、服齐头并进的民营经济发展局面,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8214户,规模以上民营企业309家,从业人员3.5万人,实现产值16.1亿元,实现利润6000万元,税收5200万元。

城市的迅猛发展,社会的深刻变革,原有的居委会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城市的管理要求。这是税清亮要破解的又一道难题。

20xx年7月,税清亮和党委班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将原来的6个城中村和13个老城居委合并重组为10个城市社区。并围绕“硬件先行、软件配套、适度超前”的总体思路,使社区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规范、从规范到示范”三大跨越。

税清亮首先解决人的问题。针对原有居委会干部文化偏低、年龄偏大的实际,公推公选社区干部,结果选任的干部文化程度都在高中、中专以上,年龄降低了20岁,为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协调有关部门给他们买了失业保险。

干部配强了,社区工作搞得有声有色。目前社区各小区物业管理特色社区、家政服务特色社区、爱心救助特色社区、志愿者服务特色社区、文化特色社区、体育特色社区等正在逐渐形成。社区“爱心超市”为捐助对象和受助对象建立了快捷通道,城市低保构筑起了贫困户的“生命线”,“道德银行”让群众找回失散的“精神家园”,“党员进社区”让党旗在社区飘扬,社区邻居节的举办进一步促进了邻里关系的友好相处,小区物管使大家的居住环境变得更加美好……12月14日,市委书记袁本朴到黄磉浩社区调研,当看到社区里的老人们在体育器材上锻炼身体,天真烂漫的儿童在幼儿园里嬉戏玩乐时,由衷赞叹道,多么和谐的社区啊!

“维护稳定构建和谐,是衡量执政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和对领导干部的重大考验。”

税清亮在他的《构建和谐社会与维护稳定工作的思考》调查报告中这样写道。

太和镇既是全县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改革发展中遗留矛盾和问题的聚积点。失地农民、下岗工人、流动人口这里最多。征地撤迁任务这里最重,川林森工、军转干部安置这里矛盾最突出。

20xx年6月,保和村1社的廖义兵因对房屋撤迁政策不了解,独自在家喝闷酒,不料酒精中毒,病情危急。当税清亮知道后,立即赶到中医院,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在廖病好后,税清亮给他讲政策,解开思想包袱。

这件事给税清亮一个警示:说明干部做群众工作还没有到家。于是他和党委成员商量,组织百名干部进农家,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访农家情,献农家策,开农家会,导农家向,答农家疑,解农家难,办农家事。20多天时间,镇干部共资助现金物质3.5万余元,为群众规划落实致富项目130个。税清亮带头进驻问题多、矛盾突出的保河村1社,为保河、何家桥社区21名失地农民解决了就业岗位,并资助廖义兵等3户困难户现金物质1100元。廖义兵逐渐脱贫致富,今年仅蔬菜收入就达2.5万元。他逢人便说,税书记真是共产党的好干部,我们的贴心人。

保河村13社罗丕兴因盗窃被判刑,服刑期间妻子死亡,房屋失修被撤,刑满后无家可归,要求村上修120平方米房子还他,甚至扬言以死相拼。税清亮了解这一情况后,决定由镇、处、村、社筹资6000元,修建安身房,并解决社保。此外,经税清亮多方协调,罗每个月还领到了100元的低保。

为了支持全县重点工程,税清亮近年来利用相当大的精力抓失地农民的教育引导和安置工作。今年10月,从保河、黄磉浩社区的失地农民中选出6位有一定文化和政策水平,且享受了失地农民优惠政策的同志,到各社区、村宣讲,现身说法,2500多群众听后深受教育,主动配合当地干部的工作。此外,税清亮还十分重视失地农民的素质培训,采取政府买单的方式,培训2600多人。今年通过“三保一就业”,实现外输就业20xx多人,当地就业800多人,引导重新自主创业1000余人。

建设平安太和,这也是税清亮的愿望和努力实现的目标。在他主持下,建立了以“四级五定五逗硬”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治安联调工作机制,健全了领导挂牌督办、接待日制度,并把调解无效的土地款分配纠纷纳入法制范畴予以解决。今年全镇信访下降了35%,无一起群访事件发生。

如今的太和镇,呈现出一派经济发展、政通人和、平安繁荣的景象。透过这道亮丽的风景,我们看到了税清亮这位乡镇党委书记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片丹心。

乡镇党委书记先进事迹 篇3

保华乡地处水城县北部,由建并撤前的保华、双营小乡合并建成,成立于1992年,距市中心区25公里,全乡辖11个行政村,92个村民组,总面积83.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0600亩,总户数6106户,总人口23348人,20xx年人均纯收入2237元。境内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硫、铁矿等煤炭探明储量4.3亿吨,具有煤种齐全、煤质优良、易于开采的优点,煤炭的生产和粗加工是支撑全乡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作为这样一个经济落后乡的乡干部,怎样评价其好坏,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俗话说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奖、那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一进入保华,问起乡里书记怎么样,人们得到的 都是同一个回答“乡里书记不错,实实在在为了保华乡老百姓办事情”。高龙俊同志在任保华乡党委书记三年多的时间里,缘何获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称赞。因为,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保华乡有了惊人的变化。现在保华乡内正气浩荡,党风端正,民风淳朴,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大大增强,各项事业兴旺发达。

三年多来,作为一名乡党委书记,高龙俊同志团结带领班子一班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忠实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身先士卒,以踏实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紧紧团结依靠全乡干部群众,勇于创新开拓,积极奋发进取,克服种种困难,为保华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倾注了一腔热情。 三年前,当组织上把乡党委书记这副重担交给高龙俊同志时,他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她是个不愿夸夸其谈的人,暗暗给自己定下了今后的工作守则:诱惑面前“硬”一点,工作面前“高”一格,群众面前“矮”一点,困难面前“抢”一步,决策面前“胜”一筹,权力面前“慎”一点。三年多来,高龙俊同志是这么想,也实实在在这么做了。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有的人一旦大权在握,便呼风唤雨,凭主观来决策,看似风风火火,实则贪图虚名。而高龙俊同志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决策一旦失误,损失可是老百姓利益,乃至一个地方的发展,来不得半点马虎。上任的头几个月,他一个劲地深入到各村组、各企业、各学校等最基层了解情况,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听取大家意见,并结合保华乡的实际,拓宽工作视野,提出了保华乡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为保华乡的下步发展开好了头,部好了局,从此,保华乡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轨道。

发展是硬道理,而发展需要改善基础设施,这需要相当数量的资金。由于历史原因,保华乡经济基础薄弱,欠帐较多,基础设施落后已成为制约保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为了争取上级部门、领导的支持,他凭着对事业的一腔热情,奔波于各部门、领导之间,如实反映保华乡的困难,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这部门不行就跑其它部门。金诚所至,金石为开。各项实事项目资金相继到位,实事项目一个接一个开工,老百姓心里乐了,高书记真有办法,保华有希望了。保华乡群众气顺了,劲足了,党群干群关系密切了,乡党委、政府威信逐年提高了,保华乡的各项工作步入了更加良性的发展轨道。

三年多来,保华乡各项实事进展顺利,投资近200万元的河堤治理工程已基本完成;投资325万元东丫公路工程、投资近300万元的民生村地质灾害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经竣工投入使用;投资187万元的二道坪、大陆片区安全饮水工程、投资50万元的敬老院工程即将竣工投入使用,全乡高低压农用改造基本结束,突现了户户通电目标。

理应与其他先进人物一样,高龙俊同志身上有着这样一个闪光点: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知民、爱民、为民,做群众的贴心人、主心骨。一切以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为标准,积极、主动、认真地做一切符合群众利益的事。几年以来,她心中时刻装的是保华乡的人民。

一次,高龙俊同志到民生村去检查工作,无意间听说民生村村民尹贵宁因患有严重疾病,女儿面临失学,生活陷入绝境。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工作一结束,高龙俊同志就出现在尹贵宁家中,当躺在床上的尹贵宁听人介绍是乡里高书记来看他时,他怎么也不相信,一个堂堂的党委书记会亲自跑到他家来。高龙俊同志仔细询问了尹贵宁的病情后,当即拿出了200元钱给尹贵宁,以解急用。同时嘱咐在场的村干部要多关心他的生活。一回到乡里,又叫乡民政部门尽快有针对性地解决其困难。望着女儿又背着书包上学了,自己的生活又有了着落尹贵宁连声说的只有一句话“我遇到好干部了”。像这样的例子何尝只有一个。难怪群众都说高书记是他们的贴心人。

作为一个乡党委书记,手中拥有相当权力,权为谁用,这是高龙俊同志经常扪心自问的一个话题。一年多来,保华乡实事项目接连不断,许多人也曾打过高龙俊同志主意,然而在诱惑面前高龙俊同志就是毫不动心,充分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高风亮节。有人也曾经拎着包去拜访过他,要求给予方便,但均遭拒绝,没有一丝商量余地,就是连最简单的吃饭应酬,能回避的就尽量回避。一名包头工事后感慨万千,想不到在高书记这儿承包工程不用花一分应酬的钱,这样的干部难得碰着。一个正直无私的乡党委书记活生生地摆在了全乡干部群众面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因为高龙俊同志的带头作用,现在保华乡内干群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努力奋进在经济社会超常发展的进程中。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这正是高龙俊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人民公仆,乡党委书记在保华乡十年工作如一日的真实写照。

乡镇党委书记先进事迹 篇4

这几年,XX县XX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营经济全市驰名,农村村落社区建设全省有声,与外商合资兴办的全县第一流中学——三中已喜迎新生入学,集镇日益繁荣,街道楼房拔地而起,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自来水、有线电视、高档家俱进入了平常人家。在短短几年内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们赞叹不已。

只有时时处处牢记自己的职责,切实担负好稳定一方,带富一方的责任,才能无愧于组织的信任,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1999年,年仅36岁的王阳明从县机关调任XX乡党委书记。为早日理清工作思路,放下行李的他顾不上调整从县城下乡的种种不适,扑下身子进村入户,短短二个月走访农户200余户,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40余个。结合实际,他在乡人大会上提出的“农业稳乡、林业兴乡、流通强乡、工业富乡”的发展思路,得到了代表的一致肯定。思路决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王阳明始终锁定农民增收目标紧抓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不放松。他大胆启用一批经验丰富,年轻有为的人担任村干部,积极培养他们加入党组织,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他的直接帮扶下,古岭村支部书记、乡人大代表王寿全牵头创办300亩大棚蔬菜示范基地,带动52户农户致富。在王阳明的带领下,全乡360余名党员、干部、县乡人大代表在种植、养殖、个体私营经济等方面大显身手,共创办“双带”基地26个,受益群众3200余人。近几年乡党委连年评为“六好”乡党委,20xx年被市委评为“亲民为民富民”好班子,全乡80%的村党支部被市、县评为“五好”村支部。

“漠视群众的疾苦决不是一名称职的干部,更不是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他时常用这句话教育身边的人。20xx年夏,干旱困扰着全乡3万余名农民的农业生产、生活。整整2个月他日夜奋战在抗旱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组织劳力疏通抗旱渠道30余公里,修复机站28座,确保了全乡人畜饮水安全和2万亩早稻丰收。为解决全乡偏远村委会群众出行难问题,几年来多方筹集资金150万元,修建村级公路30余公里,实现了全乡村村通公路的目标。他一直做到情倾贫困群众,多年一贯地资助酒坊村孤儿阳道志上学,同时还经常到五保、贫困户家中嘘寒问暖。

“跳出农民抓农业,跳出农业抓农村”是他多年来探索解决“三农”问题得出的结论。因此在工作实践中他始终把城镇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农村发展的“牛鼻子”突出抓好。为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步伐,王阳明经过多方论证,在与县、乡人大代表一起多次召开群众座谈会的基础上,下定决心建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的龙头大集镇。在他的领导下,短短三年,一个服务功能齐全,基础设施配套,具有一定辐射和集聚功能的新兴大集镇在原来的光秃丘岭上顺利建成。通过不断提升集镇的品位和服务功能,个体私营经济户发展到186户,私营企业达8家,集镇居民达6000余人。通过招商引资促进农业产业化、农业近工化、工业规模化是他的得意之笔。王阳明在全乡提出了“人人都是招商环境,招商无小事”的理念,在全乡形成了改善形象广招商的氛围。几年来,他先后三次远赴浙江,动员400余位客商到乡参观考察,共有40余位客商投资8000余万元在“安家落户”,为全乡经济的繁荣注入了活力。

为了更好地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他不断地学习人大业务知识,在密切联系选民,征询民意的基础上认真帮助选民和县、乡代表排忧解难。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王阳明共为选民解决各种问题34件,被群众誉为“贴心”代表。

看着他近年来荣获的一摞摞荣誉证书,想起几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深信,明天一定更美好!

乡镇党委书记先进事迹 篇5

今年51岁的冯家新,在乡村工作已经33年了。他在村干部的岗位上干了20xx年。1992年,由于获得全省科技成果奖,冯家新被聘为国家干部。先后又当过乡农办主任、党委委员、副镇长、镇长、乡党委书记。

冯家新的家人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他对农民有难以割舍的感情。在高庄工作的20xx年里,冯家新总是把农民的困难,当成自己家里的困难,把农民当成自己的亲人。他本着对党和人民的高度责任心,千方百计为农民办实事解难事,多次受到省、市领导表彰。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并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高庄乡党委也被省委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先做群众最关注的事

农村是基层,情况比较复杂,各种矛盾纠纷时常发生。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成为群众议论的热点、关注的焦点,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导火索”。

1998年,冯家新刚到高庄乡工作。群众反映的问题比较多,弄得他吃不成安生饭,睡不好囫囵觉。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上访告状?经过深入调研,冯家新觉得主要是由于部分村干部办事不公道、不透明,有的甚至对老百姓的困难不闻不问。为解决这些问题,1999年,在广泛征求党员干部意见的基础上,高庄乡在新乡市农村率先推出“月末乡村干群联席会”制度。每月26日晚,乡干部到各村和“两委”班子成员、全体党员、村民组长、群众代表坐到一起,面对面把问题摆出来,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在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

“月末乡村干群联席会”推行20xx年来,每月26日雷打不动,解决了上百件在全乡影响较大的疑难问题,推进了农村民主化进程,创新和丰富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成为化解农村基层矛盾的有效途径。《农民日报》、《河南日报》先后作了专题报道。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新乡市委还专门下文在全市推广。

为了能随时倾听群众意见,20xx年6月,在冯家新的提议下,高庄乡为农民开通32条热线,其中包括乡党委正、副书记、正、副乡长和各职能站所负责人的手机和所有办公电话。电话内容涉及科技服务、土地管理、信访稳定、计划生育、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等。热线电话开通后,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随时向干部反映问题,实现了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零距离接触。大家都形象地称这32部热线电话,是群众情绪的“晴雨表”,百姓怨气的“减压阀”。是农村稳定的“气象台”。

解决好群众认为最困难的事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地处太行山南麓的高庄乡,不少村庄自然条件恶劣,农民生活困难。有的是遇到了天灾人祸,有的是孤寡老人,有的是因病致贫。

十多年来,冯家新经常接济困难群众。只要困难群众找到他,冯家新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总要给他们一些安慰。全乡23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有冯家新接济过的人,他笔记本上记着的长期帮扶的困难户,就有160多家。有时候趁着星期天,冯家新还带着妻子、儿女一块,到村里去看望困难群众。

前郭雷村的张小艳,父亲去世,母亲残疾,哥哥痴呆,家庭生活十分困难。20xx年8月,她考上辉县市高级中学后却交不起学费。冯家新听说后,立即给她家里送去了600元,使她顺利走进了校门。十几年来,每到大年三十,冯家新都要到困难户家里去,看他们过年有没有割肉,能不能吃上饺子。多年来,他和许多困难户结成了亲戚,每到大年初一,他接济的穷孩子,就要来给他拜年。冯家新是有名的孝子,逢年过节总要回到老家和父母团圆。为了接待这些孩子,他就特意把妻子留下,并且准备好压岁钱。

冯家新在高庄乡工作20xx年来,跑遍了23个行政村的坡坡洼洼,许多老百姓都认识他,都说他这人没架子,有事没事总爱找他拉话儿。有的乡干部对他说:“冯书记,你可不能光忙这些零碎事儿,应该腾出主要精力抓大事。”冯家新说:“啥是大事?群众的事就是大事。我们当干部的,就是要为群众着想。群众有了困难,党委政府不管谁管?老百姓来找咱,是因为他们看得起咱、信任咱。老百姓的信任千金难买,他们把咱当成希望,咱决不能叫他们失望。”

办成群众最舒心的事

冯家新让人在乡政府办公大楼的显要位置,写下两句话:“群众不富裕,我们不称职;群众不满意,我们就失职。”

高庄乡地形复杂,山区、丘陵面积占一大半。恶劣的自然环境,严重困扰着经济发展,农民增收非常困难,有些地方甚至连吃水和行路都不易。贾沟村是省级贫困村,祖祖辈辈吃的都是地窖水,姑娘远嫁他乡,小伙儿找不到对象。对此,冯家新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筹措资金20多万元,打深水井1眼,硬化道路5公里,让全村人吃上了自来水,走上了水泥路。通水那天,全村高兴得像过年一样,敲锣打鼓给乡里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走路不忘乡党委,吃水想起冯家新”。

几年来,冯家新和他的同事们,多方筹集资金,使高庄乡的8个山区村,全部吃上了自来水,同时硬化乡村道路96公里,村村通上了水泥路,跑上了公交车。基础设施的改变和基层矛盾的化解,不断优化着高庄乡的投资环境,许多投资商的目光,盯住了高庄乡。近几年来,先后有7个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在高庄乡落户,总投资额将近5亿元。高庄乡的人均纯收入,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在新乡市122个乡镇中,也由20xx年底的83位,上升到20xx年底的28位,前进了55个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