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本屋>个人>心得体会>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教师心得体会(通用12篇)

文本屋 人气:1.82W

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教师心得体会 篇1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张桂梅同志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想是因为她心中始终牢记“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正因为如此,张桂梅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和热爱,她牢记初心使命,心甘情愿为民奉献一辈子。也正因为如此,她毅然决然选择了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用她饱含深情的伟大的“爱”去帮助贫困山区女孩实现人生的梦想!张桂梅同志践行初心使命,以责任担当实现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张桂梅同志所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教师心得体会(通用12篇)

我想,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张桂梅同志,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她心系困难群众,投身教育扶贫,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人民教师的骄傲;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是我们基层共产党员的骄傲。

的确,我们要走群众路线,就必须情系群众、一心为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落地落实、做事做实。张桂梅同志,始终冲在最前线,敢与时间赛跑,敢和病魔抗争,竭尽全力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托举起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也一样扎根山区农村,面对的一样是贫困的孩子,他们也一样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学知识、学科学,我们一定要接过老教师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用心来工作,用心来教书。记住,这里—更需要我们!

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教师心得体会 篇2

当62岁的盲人推拿师朱丽华因为巨额捐资助学再次被媒体聚焦时,人们惊奇地发现:

虽然两次意外事故让她的双眼彻底失明,但她用奋斗来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双手,在布满荆棘的征途中推拿出璀璨人生。33年前位于市区斜西街313号嘉兴市社会福利院内11个平方米的一间房、一张床、一位盲人靠着一双手艰难起步的推拿诊所,如今已经扩展到467平方米、20个床位。“朱丽华”三个字则已成为嘉兴市盲人推拿界响当当的品牌;

她以爱为源,以心引心,带着残疾人朋友向着光亮那方,学着坚强,带着理想,不断强壮自己逆风的力量。她的丽华推拿诊所让100多名残疾人朋友拥有了谋生的技能,不但实现了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而且还可以做到小康路上不掉队;

她用“行”示范,做光明的举灯人,哪里有使命的召唤,哪里就有她积极的回声。抗震救灾、扶贫帮困、救死扶伤……她总是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她凭着一双手的起早贪黑,支撑起480多人次贫困学子的求学梦想。从1991年希望工程开始,一直到现在,累计捐款333万元。

作为一名追光者,她是无所畏惧的;作为一名造光者,她是积极有为的;作为一名发光者,她又是可敬而温暖的。这就是盲人朱丽华的光明世界。

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教师心得体会 篇3

张桂梅,1957年6月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9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__年她主导创办的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为山里女孩的“梦工厂”、最贴心的“家”、党联系群众的一座“爱心桥”。她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一名被孩子们称为“老师妈妈”的平凡教育工作者,彰显出高尚的人格和博大的精神魅力。

一个榜样,她坚守初心使命,突显先进典型的风采。张桂梅有一个“疯狂”梦——创办一所专门招收贫困学生的免费高中。20__年,没有一分钱的她拿着自证“优秀”和“靠谱”的奖状,开始了坎坷的“化缘”路。20__年,在各界人士的帮助下,“疯狂”的办学梦最终照亮现实。她曾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基层干部在面对群众时,须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做到心中有民、行动为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难题,把“人民”二字融入党员干部血脉之中,始终秉持“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时代责任,不负组织重托,不负人民期待。

一面旗帜,她坚持埋头苦干,闪烁先锋模范的光辉。“人要有一种不倒的精神、一种忘我的精神、一种自信的精神,雨水冲不倒,大风刮不倒,只有我们坚持着,觉得自己能行,就不会倒,什么样的奇迹都会创造。”办校4745个日夜,64岁的张桂梅身患多种疾病,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连爬楼梯都十分吃力。但她仍然坚持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拖着疲惫的身躯坚持到深夜12点30分才睡;每年高考坚持带领高一高二学生,为高三学生加油打气,周而复始,常年如此。面对急难险重等困难时,基层干部时刻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为基层党组织远期发展增添后劲;不绕弯、不敷衍,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通过巧干加实干,以钉钉子精神,立足于小事,切实上好基层锻炼“必修课”,做好人民群众“解题人”。

一枚党徽,她始终佩戴在身,展现共产党员的风貌。张桂梅曾说,是党为她指引了一条光明的人生路,是党为她铺满了鲜花盛开的路,她所做的算不了什么,她要以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性信念,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全部。十三个春秋里,她走过11万公里的家访路。在崎岖的山路上,她发过高烧、摔断过肋骨,也曾昏倒在路上……用柔弱的身躯扛过了病痛带来的巨大的痛苦,心___党人的信念支撑她走进每个孩子的家里。基层干部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面对群众的态度再温和一点、笑容再多一点,解释再详细一点,扮演好“翻译者”的角色,带着真心实意投入到基层工作中,成为群众的“知心人”,切实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真正意义上践行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命运置她于高崖,她赠人间以芬芳。立足当下,面临复杂形势的多重考验,基层干部须将初心融进灵魂,把使命扛在肩上,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奋勇向前。

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教师心得体会 篇4

学习完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我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对标先进,学习先进,争做新时期艰苦奋斗的楷模。

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黄大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以自己的行为给了百姓完整的答卷,没有愧对上级领导干部的期许,他牢记了党的宗旨、做到了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一位合格的领导干部。黄大发虽没有读过书,虽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可是他却做到了要把利益让给老百姓,让老百姓发展起来了,大家才有发展。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

通过对他的先进事迹的学习,我认为黄大发不愧为当代的愚公、他虽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他的所作所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对党忠诚,对群众热心、负责,有能力、敢担当的好干部、好党员,他是新时期我们全体党员干部的楷模,是时代的丰碑。

学习黄大发,我要学习他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始终坚持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真心实意服务于党、百姓,尽其所能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好事、办实事,立足岗位模范践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为一名教师,我也要时刻心系人民,凡事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他们的孩子,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人民把他们的孩子交到了我们的手里,我们要让他们放心。

学习黄大发,我要学习他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黄大发同志始终怀着对党的感激和感恩之情,严守党的纪律,传承党的优良作风,生活简朴,为人低调,作风朴实,模范践行责任心、公正心、关爱心、淡泊心,不为金钱所诱、不为名利所惑、不为人情所困,充分体现了党员干部严格自律、克己奉公的优良品行。作为一教师,我们要时刻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带头弘扬清风正气,始终保持清清白白的共产党人本色做到不去收费补课,廉洁从教。

学习黄大发,我要学习他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黄大发同志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始终积极主动、忘我投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守工作岗位,视工作如生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燃烧自己,81岁了他还在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作为一名教师,我更要时刻做好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准备,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在教学工作中做到谋事而不谋利,奉献而不索取,守得住生活清贫,耐得住工作艰苦,以一颗安贫乐道之心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黄大发是在“两学一做”中的一个先进典型事例,通过对他的事迹的学习,有利于在党员干部中形成“立足岗位做奉献”的浓厚氛围,我要以黄大发同志为榜样,学习他不忘初心忠诚为民的政治品格,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优良作风,善于学习他的那种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公道正派的克已奉公的清廉品德,自觉践行“两学一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以负责的态度,高昂的精神,饱满的激情,自强不息,自加压力,精准发力,强化担当,忠实履行职责,努力在本职岗位上拼搏奉献,努力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教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为我县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教师心得体会 篇5

____,某镇扶贫办干部,9年党龄。她说,“我上的了脱贫攻坚战,我也干得赢新冠。”这个随时开着玩笑的人,她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久到她1岁的宝宝说起妈妈就指家里的监控,好似她的妈妈在监控中。

这个监控中妈妈她拖着跳广场舞用的便携式音响,播放着石柱话版的疫情防控录音,穿梭在村组道上,挨家挨户发放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单、致群众一封信、承诺书等,做到宣传动员不漏一户、全覆盖;为落实好公路卡口来往车辆检查情况,她义无反顾参加一线卡口检查,对经过卡口车辆人员测量体温、登记、劝返,同时担负起24小时情况汇报的工作,及时将公路卡口发现的可疑人员上报至镇领导;为了保证宣传时候播放的语音大家听的懂,她又录制的石柱话疫情防控宣传录音不但语言原汁原味、乡土气息浓郁地道,而且能将自己的感情融汇到这些录音中去,使防控宣传变得更为纯粹、美妙;帮助老人搞好卫生,采购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控物资,确保五保、低保、孤寡老人等困难人员防护到位。

她笑嘻嘻的说,自己一个人很厉害,“五大员”随时变换身份,既要当好疫情防控的“宣传员”又是疫情防控的“录音员”还是疫情防控的“战斗员”更是疫情防控的“服务员”同时是好疫情防控的“监督员”。

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教师心得体会 篇6

作为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袁隆平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多年来,袁隆平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目前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全年亩产达到1530.76公斤……

在揭阳,也有这样一片水稻田,因与袁隆平院士结缘,凭借院士工作站的技术力量,成为创造“水稻神话”的“超级杂交稻百亩示范片”——时间回到20__年1月5日,市科协牵头揭阳市灿邦农业有限公司(简称“灿邦公司”)与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签订共建“揭阳市乡村振兴灿邦院士工作站”合作协议,采取“政府推动,院士参与,企业管理,市场运作”模式建站,开展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等工作。同时,袁隆平团队计划在揭阳开辟超级稻试验田,筛选水稻品种,并对当地的产量、土壤、气候、抗性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评估。

20__年10月26日,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专门召开会议,协调推进乡村振兴院士工作站顺利落户揭阳。

20__年1月26日,广东山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赵伟携旗下子公司——广东灿邦农业有限公司领导班子一行,应邀到海南省拜访了袁隆平院士,双方就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等进行了交流和会谈。在本次会谈中,袁隆平院士表示:“揭阳是个生态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温控条件特别适合水稻生长,希望工作站和揭阳的农民、技术员合作,努力攻关,共同努力实现超级稻在揭阳亩产超过1000公斤,晚稻实现800公斤,两季一亩地能够产1800公斤!”

20__年3月2日,灿邦公司以位于揭东区新亨镇大坪埔乡后的农场为实践基地,与当地农民签订关于灿邦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揭阳实施超级稻“湘两优900”的种植合作协议并交付种子,标志着袁隆平院士在揭阳开发实施超级杂交稻百亩示范片工作的落地。

20__年5月,广东省科协授予灿邦公司“广东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的牌子。

20__年7月25日,在揭阳“超级杂交稻百亩示范片”基地里,金色稻浪一望无际,袁隆平院士提供的超级杂交稻“湘两优900”,品种优质,在科学的种植和管理下长势良好,农户喜获丰收。尽管当时由于雨水原因,早稻收割比计划晚了近一个星期,但产量却没有受影响,湿谷亩产平均达1000公斤。

20__年,市科协推荐灿邦公司向省科协申报建立了“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继续与袁院士团队合作,为社会做贡献。

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教师心得体会 篇7

最美逆行,不怕牺牲

他建议公众 “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满满的行程安排,风尘仆仆。

他两鬓斑白,满脸皱纹,虽已高寿,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他像是一柱火炬,哪怕在生命的尽头,也不忘散发余热。他挺身而出,勇敢地逆行,奔赴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病毒做抗争,与死神争分夺秒,毫不客气地在他的镰刀下抢走一个个生命,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亲自拯救重危病人。他的话犹如定海神针,让中国成千上万的人民看到了战胜病毒的希望。

坚持真理,敢说真话

20__年,钟南山坚持己见,发表不同于其他专家的观点,最后被采纳。

会后,有朋友悄悄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乐观积极,心态良好

钟南山院士说:做人要有四“乐”。第一“乐”:知足常乐;第二“乐”:自得其乐;第三“乐”:助人为乐;第四“乐”:苦中求乐。

钟院士说:“1971年我下乡搞科研时,在竹料镇,过年也不能回家。我就买了点花生、糖,大家在油灯下坐着。我当时就跟大家讲,我们现在是这样,以后会好的,要懂得憧憬美好的未来。”

强身健体,健康第一

其实很早就曝出钟院士身体素质非常好,20_年时有记者采访时,钟院士和记者一起爬步梯上十多层楼,结果到第七层楼时记者就跟不上了,之后记者采访得知,钟院士一直都有锻炼的习惯。

83岁钟南山院士“肌肉照”刷爆朋友圈,28岁小伙自愧不如!

说出来可能许多人不会相信,就在最近,钟院士的健身照在网络刷屏,引起不少网友转发。

这是钟院士的手臂肌肉,你敢相信这是一位83岁的老爷爷?完全吊打28岁小伙!

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教师心得体会 篇8

2月20日数据统计,全国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人数已达三万有余。从防疫阻击战打响到疫情防控进入胶着对垒阶段,无数医护人员始终冲在防疫阵地最前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成为中国人民与病疫抗击的中流砥柱。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务必高度重视对医务人员的保护关心爱护,确保医务人员持续健康投入战胜疫情斗争。对抗疫情的路坎坷泥泞、荆棘丛生,只有为一双双踏上泥泞、踏上荆棘的“脚”穿上一双双暖心的“鞋”,确保每一位在战火中冲锋的白衣战士们不伤“脚”、不寒“心”、站得稳、跑得动,才能保证医护团队以强大战斗力、昂扬斗志、旺盛精力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

抗“疫”之路的“暖心鞋”,要打一副物资保障的“好面子”。总书记要求,“坚决把救治资源和防护资源集中到抗击疫情第一线,优先满足一线医护人员和救治病人需要”,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给抗疫路上医护人员的这双“暖心鞋”,首先要把好物资这个“鞋面”的关,物资供给跟得上、用到点,这双“鞋”才不会“脱胶”、不会“开裂”;把防疫阻击战打成前方长枪短炮、后方大挑小车的“淮海战役”,医护人员才能心无旁骛、奋勇“杀敌”,顺利拿下防疫阻击战的“制高点”。

抗“疫”之路的“暖心鞋”,要纳一副政策保障的“硬底子”。总书记说,“要关心关爱广大医务人员,他们夜以继日、连续奋战,非常辛苦”。走防疫阻击战这条难路、险路,“鞋底”不硬,“脚底”遭殃,将政策 “准确、及时、具体、全面”这块“好料子”,纳成“指挥调度科学+后勤保障到位+关心关爱加强落实”的“千层底”,并用这副坚实可靠的“鞋底”关心、爱护好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医护人员的担心顾虑,消除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才能切实保证防疫阻击战进行曲“不卡带”。

抗“疫”之路的“暖心鞋”,要垫一副舆论保障的“暖里子”。总书记指示,要落实“依法办理、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三同步’要求,严防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在抗击病疫、众志成城的大背景下,全国人民的支持与鼓励所构成的舆论主旋律就是“暖心鞋”的“内衬”,将饱含祝福的精神支持送到医护人员面前,就是将暖烘烘的“里子”塞进“鞋”里;紧盯投机份子,严打造谣传谣和对医护人员的恶语攻击,就是挑出“里子”里夹藏的稗草、苍耳,扔在地上狠狠踩扁。

“暖心鞋”,顾名思义,不仅要暖在身上,更要暖在心里,这双鞋面好、鞋底硬、鞋里暖的“暖心鞋”就是要告诉广大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哪怕孤身一人,你们背后也站着全国人民;哪怕咬牙流泪,我们仍坚信,你们是最美、最坚强的战士。

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教师心得体会 篇9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而奋斗,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念,为的就是一种理想。“燃灯校长”张桂梅,就是这样的人,让华坪女子高中的师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里有光,让理想信念迸发出改天换地的强大力量,为山区女孩追梦人生铺起了一条光明大道。

这是拔掉穷根的坚定信念。华坪县地处金沙江腹地,山区面积占97%,2/3以上的大山在海拔1500米以上,散居着傈僳族、纳西族、彝族等民族。走出大山、改变命运、过上好日子,是山里人世世代代的梦想、心心念念的追求。

山里人穷,穷在意识落后、文化落后。与教育和贫困打了半辈子交道,张桂梅最懂山里孩子的渴望,最懂这片山。1996年8月,张桂梅到华坪县中心学校任教,“女生比例很低”、“很多女孩读着读着不见了”的现象,引起她的极大不安。通过不断的家访她发现,在家务农、外出打工或早早嫁人,是大多数当地女孩的共同命运。面对山区教育的“锥心之痛”,张桂梅认为,“女孩的教育问题解决不好,就会陷入贫困女孩—贫困母亲—贫困下一代的恶性循环,所以救一个就是救三代!”水激则石鸣,人激则志宏。“我把那些姑娘一个个往回捞,哪怕我自己出钱,也一定让她们读书!”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张桂梅孜孜不倦地播种教育脱贫、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希望,并将这一希望撒向云岭山乡。

张桂梅始终秉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痴心和执着,创造了贫困山区教育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基层教育工作的责任和担当,用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干事品格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图为20_年5月21日,张桂梅在课堂讲述自编的故事,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华坪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是拿命来拼的坚定信念。越是在艰苦的地方,信仰越容易生长;越是经风雨的考验,信仰越历久弥坚。幼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还身患骨瘤、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20多种疾病,经历了数次病危抢救。张桂梅忘我工作的同时,忍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心灵伤痛和身体病痛。连续的命运重击,怎么挺过来?靠坚定的信念!困难没有将张桂梅打倒,反而成了她燃烧自己的柴火。

理想就在岗位上,信仰就在行动中。1997年4月,张桂梅被查出身患肿瘤。没钱治病,举目无亲。她决定瞒着病情,把初三毕业班带到毕业,这一拖就是3个多月。后来,学校了解到她带病教学,送她去医院做手术,当时取出来的肿瘤重达2公斤,非常危险。“我是老师,讲台就是我的生命,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她的事迹传开后,华坪县各级干部、老百姓主动给她捐款,一位到县城开第七次妇代会的代表也捐出仅有的5元回家路费,这样的善举,极大地温暖了她的心,给她以新的生命力。人在难处最知暖。“华坪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为华坪做些事。”从此,张桂梅的人生就与山区教育事业深深融合一起,燃烧自己、照亮学生,她用拼命精神,换来了贫困山区女孩人生命运的转折。

这是教育报国的坚定信念。贫困山区教育起步晚、资源少、底子薄。有好心人劝导她:“张老师,女孩辍学问题在贫困山区具有普遍性,各级党委政府会逐步解决的。”张桂梅却回应说:“我们等得起,可孩子们的成长等不起,她们可都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山区的希望,女高早办一天,就能少让一批山区女孩辍学,就能多为山区发展点燃一分希望啊!”张桂梅只是一名乡村教师,但她在教育工作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她的心中有强烈的家国情怀。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尤其贫困地区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全面提高,离不开无数个像张桂梅一样的优秀人民教师的努力奋斗。从边疆到内地,从乡村到城市,从高山到海岛,涌现出张丽莉、李保国、黄大年、张桂梅等一大批优秀人民教师,一棒接一棒,一代接一代,提高人民教育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为筑牢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做出贡献。

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教师心得体会 篇10

“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是20__年,钟南山院士面对“非典”亮出的“利剑”。岁月流转,十七年过去了,84岁的他依然奋斗在疫控一线,对新型冠状病毒全力“阻击”。当威胁来临,他始终坚守着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杏林春暖,悬壶济世,将生死置之度外,将人民群众的安危放于心上。

“钟”于国家,就是要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以“忠心”彰显“初心”。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还记得入党时在党旗下的宣誓,那一声声“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就是我们党员干部们矢志不渝、敢为人先,不论何时,都将党和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动力。疫情发生以来,无数的基层工作者们,自愿放弃春节假期,坚守在疫情防控的一线岗位,逐户摸排住户情况,守好关卡人员进出,只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虽寒风凛冽,但也人情至暖;虽疫情肆虐,但也众志成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更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应战!

迎“南”而上,就是要勇于攻坚克难,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做抗击疫情的“逆行者”。不论是军人、民警、医务工作者,还是快递员、广播站宣传员……在不同的岗位上,他们用各自的方式与疫情搏击,对疫情说“不”。面对疫情,他们“逆向”而行,用行动体现着担当,用行动践行着使命,他们战斗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群众安全的第一线,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而不懈奋斗。最近看过很多关于疫情的新闻,有很多“声音”在我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让我回来继续巡逻吧!”、“医生,能否让输液速度再快些?执勤岗位上没人替我啊!”、“我报名,汶川地震我做过志愿者!”……越是艰难时期,越能体现一个党员干部的党性,越能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正是有这些“逆行者”们,才汇聚成了强大的“中国力量”!

重于泰“山”,就是要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强烈的责任感,筑牢疫情防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人民健康高于一切!”。为了能够收治更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在夜以继日地建设着,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中,“建设者”们将责任扛在肩上,展现了令世人称奇的“中国速度”。是啊,只要早一天建成,就有更多的患者有被治愈的机会,就有更多人能够与家人团聚,这个世界就会多一份光彩,少一份阴云。对于基层干部来说,“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就是始终如一的工作准则,在每一次进户和电联中,都饱含着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关爱。基层干部用辛勤汗水,筑牢疫情的防线;用夜间灯火,守护基层的平安。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钟南山精神”只是每一个奋斗在疫情战线工作者的缩影,我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戮力同心,就一定能早日战胜疫情,迎来温暖的春。

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教师心得体会 篇11

1949年那个难忘的金秋10月,全国四亿五千万同胞盼望已久的新中国,终于诞生了!

10月1日上午10点钟,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天,北京市举行了百万人的群众大会和庆祝游行。

到了晚上,战斗在西双版纳的儿女,终于通过一台老旧的、刚修复的收音机收到了北京的广播,听到了毛主席的声音,知道了新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首都是北京,代国歌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还收听到了一首庆祝新中国成立的歌曲。大家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毛主席的这句话,表达了四亿五千万中华儿女的心声,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剥削的历史从此结束了。

10月2日,邹垲夫、鲁文聪、余松等人分头到各县组织群众庆祝大会和游行。余松被分配到车里县组织庆祝活动,他一方面派工作队下去宣传、发动群众,一方面专门去景帕钪找召存信商量如何发动群众来参加庆祝活动。

召存信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中国人受压迫、受剥削、受外国人蹂躏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西双版纳不久也将彻底解放,心情激动不已,握着余松温暖而有力的手,不知不觉地,他的眼眶里噙满了热泪。

“新中国成立,是我们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特大喜事,我一定组织好群众和头人积极的来参加庆祝活动,余主任,你就放心吧!”召存信激动地说。

召存信叫自卫大队队员分头去通知村寨的头人到他家开会,然后又擂响议事庭的大鼓,把上层头人们叫到议事庭开会,他向头人们宣传了旧中国与新中国的区别,他说:“旧中国是国民党、蒋介石统治的,各族人民只有当牛做马、受压迫受剥削的份。而新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谁也不压迫、剥削谁,各民族之间,无论是人口最多的汉族,还是人口最少的民族,在政治上一律平等,谁也不歧视谁,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共同建设美好的新中国。我告诉大家,新中国的名字叫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定在北京,国旗是五星红旗。新中国成立是全国各族人民最大的喜事,你们各村寨头人、议事庭的头人回去后,要开会好好动员群众,10月5日早上到县政府门前参加庆祝活动,不得有误。!”

10月5日上午,天气格外晴朗,金色的阳光洒满了村寨、田野。召存信主持了庆祝大会,余松讲话。当余松介绍了从广播里听到的新中国已诞生、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以后,群众欢声雷动,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部队鸣枪、民族自卫大队放步枪、火药枪,傣族群众敲响铓锣、象脚鼓。歌声、口哨声、鼓声、铓声夹杂着“水—水—水”的欢呼声,车里县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大家度过了第一个快乐的国庆日。

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教师心得体会 篇12

“__家的儿媳妇啊,可厉害了,对自己老人好,对邻里街坊也好。”在__市石龙镇福平村,大家说起__家的儿媳妇__时,都纷纷竖起大拇指赞扬。

__是湖南娄底人,陈胜锦是__市石龙镇福平村人,20__年,两人因工作关系于苏州相识相恋,__年回到__登记结婚,__跟着丈夫回到福平村生活。__年,__的两个儿子接连出生,她在村里办起了幼儿园,组织亲朋好友资助周边有困难的群众,在她的带动下,陈家幸福和睦,邻里和谐互助。近日,__一家被评为我市“最美家庭”。

“遇到这样的儿媳妇,是我家的福气”

远离家乡到__生活,__并未花太多时间去适应,因为她有一位好婆婆--杨阿姨。__面临的第一个困难就是语言不通。她刚到福平村时因不熟悉环境,交流不畅,只能呆在家中,__的不适应引起了杨阿姨的注意。观察一段时间后,杨阿姨主动担起了“牵线搭桥”的重任,她经常带着__串门到邻居家做客。

“主任,又带你的儿媳妇出来啦!”杨阿姨在村委工作已有20多年,这几年担任村委妇女主任,她一直与村民相处融洽。在杨阿姨的帮助下,活泼开朗、勤快大方的__也逐渐与村民们打成一片。__十分孝顺,平日里主动承担家务活,过年过节不忘给老人买衣物,对70多岁的老爷爷更是关爱有加。__年,杨阿姨到__市人民医院做了一次青光眼手术,__忙里忙外,无微不至地照顾杨阿姨,同病房的病友羡慕地夸赞:“这儿媳妇跟亲闺女一样,甚至比亲闺女还亲。”

“我儿媳妇真好,很孝顺,又能干,我非常喜欢。”杨阿姨拉着__的手说。

“我婆婆对我也很好,第一次到家里来我还担心自己的‘爆炸头’会遭人厌,没想到她非常开明,对我这个外来的媳妇也很好。”听到婆婆夸赞自己,__十分高兴地说起了自己初到陈家的情形。对于远嫁过来的新媳妇,村民们总是抱以高度热情,一直到__带着儿子回湖南探亲都还能听到乡亲们调侃的声音--“小艳,带儿子回去还会来吗?”“主任,就不怕儿媳妇把孙子抱走不带回来了啊?”每每听到乡亲们带着笑意的调侃,__婆媳俩各自回答“这么好的婆婆,我不舍得走”、“这么好的儿媳妇,我一百个放心。”

__与丈夫相识10年来,两人相濡以沫;嫁到福平村8年,__与婆家相处融洽,一家人从来没有因为生活琐事红过脸。在__的教育下,她的孩子对长辈也很孝顺,经常帮老人捶背捏腿,一家人在节假日还驱车到周边游玩,老小其乐融融。为拉近家人之间的感情,__还多次邀请远在湖南的娘家人到__做客。

“从小我妈妈就教育我们要孝顺老人,出嫁之后要孝顺公婆,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我也是这样教育我的孩子的。”__说。

“遇上这样的好心人,是我们的幸运”

“他们的家庭真的很困难,想搭把手,能帮一点是一点。”说起自己去资助过的家庭,__唏嘘不已。

一次偶然的机会,__在朋友圈看到一条众筹求助消息:隔壁黄塘村一名小学生被烫伤病危住院,急需大笔治疗费。__跟家人提了想资助的想法,家里人十分赞成。于是,__带上亲戚朋友到黄塘村实地核查情况,经过村委确认,受伤的孩子姓戴,其父亲双目失明,母亲精神异常,家中条件非常艰苦。确认消息的真实性后,__通过微信朋友圈

等网络途径发动亲朋好友捐款捐物,丈夫陈胜锦也发动其所在的农村淘宝系统的同行们一同捐款。__的爱心行为感染了周边的群众,他们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原来,早在__年,__已经和家里人开始做公益献爱心了,她从朋友处得知附近初中两名女生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与丈夫商量后,一家人齐力资助两名女生完成初中学业。

当了母亲的__把更多目光放在孩子身上,她发现村中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她决定办一家幼儿园。__在村委大院边租下了一栋民房,装修、招聘老师、招学生,幼儿园办起来了,村里的小朋友可以就近上幼儿园,减轻家长负担也提高了安全性。幼儿园在__的努力经营下,口碑越来越好,尤其是在外打工的父母更是赞赏有加。__深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更渴望父母的关怀,她给每个班级建立微信群、QQ群等交流平台,不定期组织学生和家长进行视频通话,将学生在园的学习生活照片分享到群里。